• 做法和工艺的区别?

    如入砖基础(包括垫层),它的做法和工艺分别是什么呢?
我来答 收藏  举报

我的答案 答题人必看《优秀回答指南》

提交 取消

asfsdfsadfdsf

补充或更正我的问题

提交 取消

asfsdfsadfdsf

完善我的答案 答题人必看 《优秀回答指南》

提交 取消

asfsdfsadfdsf

全部回答 (2) 首答仅用{{minutesHtml}}

  • 已采纳

    做法和工艺没有区别,只是说法不同而已,比如说施工工艺,施工做法,说法不同,意思是一样的



    砖基础砌筑施工工艺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砖混和外砖内模结构的基础砌筑工程。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砖:砖的品种,强度等级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规格一致。有出厂证明、试验单。

        2.1.2  水泥:一般采用3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

        2.1.3  砂:中砂,应过5mm孔径的筛。配制M 5以下的砂浆,砂的含泥量不超过10%M5及其以上的砂浆,砂的含泥量不超过5%,并不得含有草根等杂物。

        2.1.4  掺合料;石灰膏,粉煤灰和磨细生石灰粉等,生石灰粉熟化时间不得少于7d

        2.1.5  其它材料:拉结筋、预埋件、防水粉等。

        2.1.6  主要机具:应备有砂浆搅拌机、大铲、刨锛、托统板、线坠、钢卷尺、灰槽、小水桶、砖夹子、小线、筛子、扫帚、八字靠尺板、钢筋卡子、铁抹子等。

        2.2  作业条件:

        2.2.1  基槽:混凝土或灰土地基均已完成,并办完隐检手续。

        2.2.2  已放好基础轴线及边线;立好皮数杆(一般间距1520m,转角处均应设立),并办完预检手续。

        2.2.3  根据皮数杆最下面一层砖的底标高,拉线检查基础垫层表面标高,如第一层砖的水平灰缝大于20mm时,应先用细石混凝土找平,严禁在砌筑砂浆中掺细石代替或用砂浆垫平,更不允许砍砖合子找平。

        2.2.4  常温施工时,粘土砖必须在砌筑的前一天浇水湿润,一般以水浸入砖四边1.5cm左右为宜。

        2.2.5  砂浆配合比已经试验室确定,现场准备好砂浆试模(6块为一组)。


    3.1  工艺流程:

       拌制砂浆 确定组砌方法 排砖撂底 砌筑  抹防潮层   


        3.2  拌制砂浆:

        3.2.1  砂浆配合比应采用重量比,并由试验室确定,水泥计量精度为±2%,砂,掺合料为±5%

        3.2.2  宜用机械搅拌,投料顺序为砂→水泥→掺合料→水,搅拌时间不少于1.5min

        3.2.3  砂浆应随拌随用,一般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须在拌成后3h4h内使用完,不允许使用过夜砂浆。

        3.2.4  基础按一个楼层,每250m3砌体,各种砂浆,每台搅拌机至少做一组试块(一组六块),如砂浆强度等级或配合比变更时,还应制作试块。

        3.3  确定组砌方法:

        3.3.1  组砌方法应正确,一般采用满丁满条。

        3.3.2  里外咬槎,上下层错缝,采用“三一”砌砖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严禁用水冲砂浆灌缝的方法。

        3.4  排砖撂底:

        3.4.1  基础大放脚的撂底尺寸及收退方法必须符合设计图纸规定,如一层一退,里外均应砌丁砖;如二层一退,第一层为条砖,第二层砌丁砖。

        3.4.2  大放脚的转角处,应按规定放七分头,其数量为一砖半厚墙放三块,二砖墙放四块,以此类推。

        3.5  砌筑:

        3.5.1  砖基础砌筑前,基础垫层表面应清扫干净,洒水湿润。先盘墙角,每次盘角高度不应超过五层砖,随盘随靠平、吊直。

        3.5.2  砌基础墙应挂线,24墙反手挂线,37以上墙应双面挂线。

        3.5.3  基础标高不一致或有局部加深部位,应从最低处往上砌筑,应经常拉线检查,以保持砌体通顺、平直,防止砌成“螺丝”墙。

        3.5.4  基础大放脚砌至基础上部时,要拉线检查轴线及边线,保证基础墙身位置正确。同时还要对照皮数杆的砖层及标高,如有偏差时,应在水平灰缝中逐渐调整,使墙的层数与皮数杆一致。

        3.5.5  暖气沟挑檐砖及上一层压砖,均应用丁砖砌筑,灰缝要严实,挑檐砖标高必须正确。

        3.5.6  各种预留洞、埋件、拉结筋按设计要求留置,避免后剔凿,影响砌体质量。

        3.5.7  变形缝的墙角应按直角要求砌筑,先砌的墙要把舌头灰刮尽;后砌的墙可采用缩口灰,掉入缝内的杂物随时清理。

        3.5.8  安装管沟和洞口过梁其型号、标高必须正确,底灰饱满;如坐灰超过20mm厚,用细石混凝土铺垫,两端搭墙长度应一致。

        3.6  抹防潮层:将墙顶活动砖重新砌好,清扫干净,浇水湿润,随即抹防水砂浆,设计无规定时,一般厚度为1520mm,防水粉掺量为水泥重量的3%5%

        3.7  冬雨期施工:

        3.7.1  砂浆宜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石灰膏等掺合料应有防冻措施,如遭冻,必须融化后方可使用。砂中不得含有大于10mm的冻块。

        3.7.2  砖应清除冰霜,冬期不浇水,应适当增大砂浆的稠度。

        3.7.3  砌砖一般采用掺盐砂浆,其掺盐量、材料加热温度均按冬施方案规定执行。砂浆使用时的温度不应低于+5℃。

        3.7.4  雨期施工时,应防止基槽灌水和雨水冲刷砂浆;砂浆的稠度应适当减小。每天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2m,收工时覆盖砌体上表面。


    4.1  保证项目:

        4.1.1  砖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1.2  砂浆品种符合设计要求,强度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4.1.2.1  同品种,同强度砂浆各组试块的平均抗压强度值不小于设计强度值。

        4.1.2.2  任一组试块的强度最低值不小于设计强度的75%

        4.1.3  砌体砂浆必须饱满密实,实心砖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小于80%

        4.1.4  外墙的转角处严禁留直槎,其它临时间断处,留槎的作法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4.2  基本项目:

        4.2.1  砖砌体上下错缝,每间(处)无四皮砖通缝。

        4.2.2  砖砌体接槎处灰缝砂浆密实,缝、砖应平直;每处接槎部位水平灰缝厚度不小于5mm或透亮的缺陷不超过5个。

        4.2.3  预埋拉结筋的数量、长度均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留置间距偏差不超过一皮砖。

        4.2.4  留置构造柱的位置正确,大马牙槎先退后进,上下顺直,残留砂浆清理干净。

        4.3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6-1

                                                                         表6-1

    顶次      允许偏差 (mm)       

    1  轴线位置偏移 10 用经纬仪或拉线和尺量

    2  基础顶面标高 ±15  用水准仪和尺量检查

        注:基础墙超过2m时,允许偏差项目可按混水墙检查。


    5.1  基础墙砌完后,未经有关人员复查之前,对轴线桩、水平桩或龙门板应注意保护,不得碰撞。

        5.2  对外露或预埋在基础内的暖卫、电气套管及其它预埋件,应注意保护,不得损坏。

        5.3  抗震构造柱钢筋和拉结筋应保护,不得踩倒,弯折。

        5.4  基础墙回填土,两侧应同时进行,暖气沟墙未填土的一侧应加支撑,防止回填时挤歪挤裂。回填土应分层夯实,不允许向槽内灌水取代夯实。

        5.5  回填土运输时,先将墙顶保护好,不得在墙上推车,损坏墙顶和碰撞墙体。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材料(砖、水泥、砂、钢筋等)的出厂合格证及复试报告。

        7.2  砂浆试块试验报告。

        7.3  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

        7.4  隐检、预检记录。

        7.5  冬期施工记录。

        7.6  设计变更及洽商记录。

        7.7  其它技术文件。


     

    7-2  混凝土垫层施工工艺标准(702-1996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地面的混凝土垫层的施工操作。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水泥:宜用325号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

    2.1.2  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2.1.3  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为0.53.2cm,含泥量不大于2%

    2.1.4  混凝土搅拌机、磅秤、手推车或翻斗车、尖铁锹、平铁锹、平板振捣器、串桶或溜管、刮框、木抹子、胶皮水管、铁錾子、钢丝刷。

    2.2  作业条件:

    2.2.1  主体结构工程质量已办完验收手续,门框安装完,墙四周已弹好+50cm水平标高线。

    2.2.2  穿过楼板的暖、卫管线已安装完,管洞已浇筑细石混凝土,并已填塞密实。

    2.2.3  铺设在垫层中的水平电管已做完,并办完隐检手续。

    2.2.4  在首层地面浇筑混凝土垫层前,穿过室内的暖气沟及沟内暖气管已做完,排水管道作完并办完验收手续,室内回填土已进行分项质量检验评定。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找标高、弹水平控制线→混凝土搅拌→铺设混凝土→振捣→养护

    3.1.1  基层处理:把粘结在混凝土基层上浮浆、松动混凝土、砂浆等用錾子剔掉,用钢丝刷刷掉水泥浆皮,然后用扫帚扫净。

    3.1.2  找标高弹水平控制线:根据墙上的+50cm水平标高线,往下量测出垫层标高,有条件时可弹在四周墙上。

    3.1.3  混凝土搅拌

    3.1.3.1  根据配合比(其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0),核对后台原材料,检查磅秤的精确性,作好搅拌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后台操作人员认真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每盘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砂→水。应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要均匀,搅拌时间不少于90s

    3.1.3.2  按《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制作试块。试块组数,按每一楼层建筑地面工程不应少于一组。当每层建筑地面工程面积超过1000m2时,每增加1000m2各增做一组试块,不足1000m21000m2计算。

    3.1.4  铺设混凝土:混凝土垫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为了控制垫层的平整度,首层地面可在填土中打入小木桩(30mm×30mm×200mm),拉水平标高线在木桩上做垫层上平的标记(间距2m左右)。在楼层混凝土基层上可抹100mm×100mm,找平墩(用细石混凝土),墩上平为垫层的上标高。

    大面积地面垫层应分区段进行浇筑。分区段应结合变形缝位置、不同材料的地面面层的连接处和设备基础位置等进行划分。

    铺设混凝土前先在基层上洒水湿润,刷一层素水泥浆(水灰比为0.40.5),然后从一端开始铺设,由室内向外退着操作。

    3.1.5  振捣:用铁锹铺混凝土,厚度略高于找平堆,随即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厚度超过20cm时,应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其移动距离不大于作用半径的1.5倍,做到不漏振,确保混凝土密实。

    3.1.6  找平:混凝土振捣密实后,以墙上水平标高线及找平堆为准检查平整度,高的铲掉,凹处补平。用水平木刮杠刮平,表面再用木抹子搓平。有坡度要求的地面,应按设计要求的坡度做。

    3.1.7  养护:已浇筑完的混土垫层,应在12h左右覆盖和浇水,一般养护不得少于7d

    3.1.8  冬期施工操作时,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如在负温下施工时,所掺防冻剂必须经试验室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氯盐掺量不得大于水泥重量的3%。小于、等于C10的混凝土,在受冻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得低于5.0N/mm2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等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和有关的规定。

    4.1.2  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计量、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等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4.1.3  评定混凝土强度的试块,必须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的规定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其强度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4.2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7-2

    地面垫层混凝土允许偏差          7-2

    序号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表面平整度

    10

    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2

        

    ±10

    用水平仪检查

    3

        

    不大于房间相对尺寸

    2/1000,且不大于30

    用坡度检查

    4

        

    个别地方不大于设计厚度1/10

    量检查

     

     成品保护

    5.1  在已浇筑的垫层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后,才可允许人员在其上走动和进行其它工序。

    5.2  在施工操作过程中,注意运混凝土小车不要碰动门框(应预先有保护措施),并在铺设混凝土时要保护好电气等设备暗等。

    5.3  混凝土垫层浇筑完满足养护时间后,可继续进行面层施工,如继续施工时,应对垫层加以覆盖保护,并避免在垫层上搅拌砂浆。存放油漆桶等物以免污染垫层,影响面层与垫层的粘结力,而造成面层空鼓。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混凝土不密实:主要由于漏振和振捣不密实,或配合比不准及操作不当而造成。基底未洒水太干燥和垫层过薄,也会造成不密实。

    6.2  表面不平、标高不准:操作时未认真找平。铺混凝土时必须根据所拉水平线掌握混凝土的铺设厚度,振捣后再次拉水平线检查平整度,去高填平后,用木刮杠以水平堆(或小木桩)为标准进行刮平。

    6.3  不规则裂缝:垫层面积过大、未分段分仓进行浇筑、首层暖沟盖板上未浇混凝土、首层地面回填土不均匀下沉或管线太多垫层厚度不足60mm等因素,都能导致裂缝产生。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水泥出厂合格证。

           7.2  混凝土试块强度试验记录及混凝土质量评定表。

           7.3  有防水要求的地面,防水材料出厂合格证及试验记录、隐检记录。

           7.4  垫层混凝土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2014-12-31 21:52:31 

  • 已采纳

    做法和工艺的区别:工艺(Craft)是劳动者利用生产工具对各种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增值加工或处理,最终使之成为制成品的方法与过程。而这个做法就是各种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增值加工或处理的方法,它不说过程。

    砖基础(包括垫层)施工工艺:

    1、施工准备:材料、机具准备,砖浇水,砌体用砖必须在砌筑前一天浇水湿润,一般以水浸入砖四边1.5cm为宜,含水率为10%~15%,常温施工不得用干砖上墙;雨期不得使用含水率达饱和状态的砖砌墙;冬期拎不得浇水,可适当增大砂浆稠度。 砂浆搅拌。砂浆配合比采用重量比,计量精度水泥为±2%,砂、灰膏控制在±5%以内,机械搅拌时,搅拌时间不得少于2min;加入粉煤灰或外加剂,搅拌不少于3min;掺用有机塑化剂的砂浆搅拌3~5min。

    2、垫层施工;

    3、垫层养护,终凝后开始进行,砌砖基础砌筑。

    4、砖基础施工:组砌方法:一般采用一顺一丁砌法。排砖撂底:一般外墙第一层砖撂底时,两山墙排丁砖,前后檐纵墙排条砖。根据弹好的门窗口位置线及构造柱的尺寸,认真核对窗间墙、垛尺寸,其长度是否符合排砖模数,如不符合模数时,可将门窗口的位置左右移动。若留破活,七分头或丁砖排在窗口中间、附墙垛或其他不明显的部位。移动门窗口位置时,应注意暖卫立管及门窗开启时不受影响。另外,在排砖时还要考虑在门窗口上边的砖墙合拢时也不出现破活。所以排砖时必须全盘考虑。前后檐墙排第一皮砖时,要考虑甩窗日后砌条砖,窗角上必须是七分头才是好活。

     

    2014-12-31 12:08:05 

如果没找到您想要的答案,试试直接提问吧!

我要签到

天降福运!积分,经验值等福利在等着你哟,快来签到吧

热门搜索:
热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