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筋算量2009中 设防烈度和几级抗震是什么关系

    如题!
我来答 收藏  举报

我的答案 答题人必看《优秀回答指南》

提交 取消

asfsdfsadfdsf

补充或更正我的问题

提交 取消

asfsdfsadfdsf

完善我的答案 答题人必看 《优秀回答指南》

提交 取消

asfsdfsadfdsf

全部回答 (7) 首答仅用{{minutesHtml}}

  • 已采纳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中的基本规定: 3 基本规定 3.0.1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划分,应根据下列因素综合确定。 3.0.1.1 社会影响和直接、间接经济损失的大小。 3.0.1.2 城市的大小和地位、行业的特点、工矿企业的规模。 3.0.1.3 使用功能失效后对全局的影响范围大小。 3.0.1.4 结构本身的抗震潜力大小、使用功能恢复的难易程度。 3.0.1.5 建筑物各单元的重要性有显著不同时,可根据局部的单元划分类别。 3.0.1.6 在不同行业之间的相同建筑,由于所处地位及受地震破坏后产生后果及影响不同,其抗震设防类别可不相同。 3.0.2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可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类别,其划分应符合下列要求。 3.0.2.1 甲类建筑,地震破坏后对社会有严重影响,对国民经济有巨大损失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 3.0.2.2 乙类建筑,主要指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且地震破坏会造成社会重大影响和国民经济重大损失的建筑。 3.0.2.3 丙类建筑,地震破坏后有一般影响及其他不属于甲、乙、丁类的建筑。 3.0.2.4 丁类建筑,地震破坏或倒塌不会影响甲、乙、丙类建筑,且社会影响、经济损失轻微的建筑。一般为储存物品价值低、人员活动少的单层仓库等建筑。 3.0.3 各类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3.0.3.1 甲类建筑,应按提高设防烈度一度设计(包括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 3.0.3.2 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计算。抗震措施,当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提高一度设计,当为9度时,应加强抗震措施。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可采用抗震性能好、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并按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采取抗震措施。乙类建筑的地基基础可不提高抗震措施。 3.0.3.3 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设计。 3.0.3.4 丁类建筑,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可不降低;当设防烈度为7—9度时,抗震措施可按本地区设防烈度降低一度设计,当为6度时可不降低。 3.0.3.5 本标准仅列出部分行业的甲、乙类建筑和少数丙类建筑;丁类建筑按本标准第3.0.2.4款的规定确定;除甲、乙、丁类以外,本标准末列出的宜划为丙类建筑。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3 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3.1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 3.1.1 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 3.1.2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的规定。 3.1.3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 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 度时,应符合比9 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2 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 度时,应符合比9 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3 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4 丁类建筑,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3.1.4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除本规范有具体规定外,对乙、丙、丁类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抗震烈度   抗震烈度指的是地震的强度,与距离震中的距离有关,越靠近震中烈度越大。   抗震设防烈度及地震加速度值变更的四川城镇   新增为8度0.20g 平武、茂县、宝兴 由0.15g提高为0.20g 北川(震前)、汶川、都江堰 由0.10g提高为0.20g 新增为7度0.15g 安县、青川、江油、绵竹、什邡、彭州、理县 由0.10g提高为0.15g 剑阁 由0.05g提高为0.15g附近 新增为7度0.10g 广元(3个市辖区)、绵阳(2个市辖区)、罗江、德阳、中江、广汉、金堂、成都市的两个市辖区 由0.05g提高为0.10g 设防烈度不变而设计地震分组改变 九寨沟、松潘 8度0.20g 天全、芦山、丹巴 7度0.15g 成都(6个市辖区)、双流、新津、黑水、金川、雅安、名山、洪雅、夹江、郫县、温江、大邑、崇州、邛崃、蒲江、彭山、丹棱、眉山 7度0.10g 苍溪、盐亭、三台、简阳、旺苍、南江 6度0.05g   抗震等级的确定   [编辑本段]   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在我国建筑业中,已经开始严格执行这个等级标准。   里氏震级的运用   里氏震级原先仅是为了研究美国加州地区发生的地震而设计的,并用伍德-安德森扭力式地震仪(Wood-Anderson torsion seismometer)测量。里克特设计此标度的目的是区分当时加州地区发生的大量小规模地震和少量大规模地震,而灵感则来自天文学中表示天体亮度的星等。   为了使结果不为负数,里克特定义在距离震中100千米处之观测点地震仪记录到的最大水平位移为1微米(这也是伍德-安德森扭力式地震仪的最大精度)的地震作为0级地震。按照这个定义,如果距震中100千米处的伍德-安德森扭力式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振幅为1毫米(10^3微米)的话,则震级为里氏3级。里氏震级并没有规定上限或下限。现代精密的地震仪经常记录到规模为负数的地震。   由于当初设计里氏震级时所使用的伍德-安德森扭力式地震仪的限制,近震规模 ML 若大于约6.8或观测点距离震中超过约600千米便不适用。后来研究人员提议了一些改进,其中面波震级(MS)和体波震级(Mb)最为常用。   震级与能量   改进后的里氏震级直接反映地震释放的能量。其中级能量2.0×10^13尔格(2.0×10^6焦耳),按几何级数递加,每级相差31.6倍(准确地说是根下1000倍,即差两级能量差1000倍)。   目前世界上已测得的最大震级为里氏8.9级(1960年智利大地震)。另外引发2004年印度洋海啸的地震美国一监测机构称里氏震级为9.0级。   建筑结构抗震等级一般规定   (1)多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措施是根据抗震等级确定的,抗震等级的确定与建筑物的类别相关,不同的建筑物类别在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的抗震烈度与建筑场地类别有关,也就是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烈度与抗震计算时的设防烈度不一定相同。   (2)建筑结构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划分见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的规定,也可见《建筑抗震设计手册》(1994年版)高层建筑没有丁类抗震设防。   各抗震设防类别的高层建筑结构   1)甲类、乙类建筑:当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本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当建筑场地为Ⅰ类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2)丙类建筑: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当建筑场地为I类时,除6度外,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按建筑类别及场地调整后用于确定抗震等级烈度,按调整后的抗震等级烈度。   3)抗震设计时,多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根据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A级高度丙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3.11确定。当本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A级高度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本节第9条规定的特一级采用,甲类建筑应采取更有效的抗震措施。   注:本规程“特一级和一、二、三、四级”即“抗震等级为特一级和一、二、三、四级”的简称。   4)抗震设计时,B级高度丙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3-12确定。   5)建筑场地为Ⅲ、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 15G和O.30G的地区,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和9度(0.40G)时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6)抗震设计的多高层建筑,当地下室顶层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按上部结构采用,地下一层以下结构的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地下室柱截而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积除应符合计算要求外,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向钢筋面积的1.1倍;地下室中超出上部主楼范围且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其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9度抗震设计时.地下室结构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7)抗震设计时、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楼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   8)房屋高度大、柱距较大而柱中轴力较大时,宜采用型钢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柱,或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柱。   9)高层建筑结构中,抗震等级为特一级的钢筋混凝土构件,除应符合一级抗震等级的基本要求外,尚应符台下列规定:   ⑴框架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宜采用型钢混凝土柱或钢管混凝土柱;   ②柱端弯矩增大系数`Η_C`、柱端剪力增大系数`Η_VC`.应增大20%;   ③钢筋混凝土柱柱端加密区最小配箍特征值`∧_V`,应按表5-13的数值增大O.02采用;全部纵向钢筋最小构造配筋百分率,中、边柱取1.4%,角柱取1.6%。   ⑵框架梁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梁端剪力增大系数≈“应增大20%;   ②梁端加密区箍筋构造最小配箍率应增大10%。   ⑶框支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宜采用型钢混凝士柱或钢管混凝土柱;   ②底层柱下端及与转换层相连的柱上端的弯矩增大系数取L.8,其余层柱端弯矩增大系数`Η_R`应增大20%;柱端剪力增大系数`Η_VR`应增大2U%;地震作用产生的柱剪力增大系数取1.8,但计算柱轴压比时可不计该项增大;   ③钢筋混凝土柱柱端加密区最小配箍特征值`∧_R`应按表5-13的数值增大0.03采用,且箍筋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6%;全部纵向钢筋最小构造配筋百分率取1.6%。   ⑷筒体、剪力墙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弯矩设计值应按墙底截面组合弯矩计算值的1.L倍采用,其他部位可按墙肢组合弯矩计算值的L.3倍采用;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设计值,应按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计算值的1.9倍采用,其他部位的剪力设计值,应按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计算值的L.2倍采用;   ②一般部位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应取为0.35%,底部加强部位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取为0.4%;   ③约束边缘构件纵向钢筋最小构造配筋率应取为1.4%.配箍特征值宜增大20%;构造边缘构件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1.2%;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落地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边缘构件宜配置型钢,型钢宜向上、下   各延伸一层。   ⑸剪力墙和简体的连梁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当跨高比不大于2时,应配置交叉暗撑;   ②当跨高比不大于1时,宜配置交叉暗撑;   ③交叉暗撑的计算和构造宜符合本书第10章10.7条的规定。   震级是表示地震强度所划分的等级,中国把地震划分为六级:小地震3级,有感地震3-4.5级,中强地震4.5-6级,强烈地震6-7级,大地震7-8级,大于8级的为巨大地震。   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适用于的抗震设防烈度为 6-9度   震级与烈度的区别与关联   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是不同的概念。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破坏的强烈程度,是衡量某次地震对一定地点影响程度的一种度量。同一地震发生后,不同地区受地震影响的破坏程度不同,烈度也不同,受地震影响破坏越大的地区,烈度越高。判断烈度的大小,是根据人的感觉、家具及物品振动的情况、房屋及建筑物受破坏的程度以及地面出现的破坏现象等。影响烈度的大小有下列因素:地震等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离、土壤和地质条件、建筑物的性能、震源机制、地貌和地下水等。例如,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震级越高,烈度也越大。地震烈度(例如麦加利地震烈度)是表示地震破坏程度的标度,与地震区域的各种条件有关,并非地震之绝对强度。   中国历次大地震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   2008年6月2日0时59分台湾省台北市发生6.0级地震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地震(8.0级)   2007年6月3日云南省普洱(6.4级)   2004年5月4日青海省德令哈地区发生(5.5级)   2001年11月14日青海省昆仑山地区(8.1级)   1999年9月21日台湾省花莲西南地震(7.6级)   1998年1月10日河北省尚义地震(6.2级)   1996年5月3号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地震(6.4级)   1996年2月3日云南省丽江地震(7.0级)   1976年8月16日四川省松潘—平武地震(7.2级)   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地震(7.8级)死亡24万人   1976年5月29日云南省龙陵地震(7.4级)   1975年2月4日辽宁省海城地震(7.3级)   1974年5月11日云南省大关地震(7.1级)   1973年2月6日四川省炉霍地震(7.6级)   1970年1月5日云南省通海地震(7.7级)   1969年7月18日渤海湾地震(7.4级)   1966年年3月8日至29日河北省邢台地震(7.2级)   1950年8月15日西藏自治区墨脱地震(8.6级)   1920年12月1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海原县地震(8.5级)死亡23万人   1556年中国陕西省华县地震(8.0级)死伤达83万人   现在,全球最大的地震是1960年智利8.9级地震

    2010-08-11 22:05:00 

  • 地震后查过相关的教材 关于地震级别和抗震设防烈度的换算公式如下:级别=0.58X抗震设防烈度+1.5 经计算8度抗震能抵抗的地震6.14级 在中国抗震设防烈度最高为9度

    2010-08-12 12:24:18 

  • 在没有定义抗震等级的情况下 设防烈度越大 抗震等级越高

    2010-08-11 21:50:33 

  • 当知道设防烈度和檐高的时候可以计算出结构的抗震等级要求。

    2010-08-11 21:53:07 

  • 这是地质学名词.,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烈度随离震中的距离与破坏程度,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 不同的震级,不同的与震中距离有不同的烈度. 一般图纸总说明会给出来的.

    2010-08-12 07:32:32 

  • 他们的关系是正比关系,抗震烈度越大,设防等级就必须进行相应提高

    2010-08-12 09:06:00 

  • 图纸的结构说明中一般都会告诉你设防烈度和抗震等级的,一般设防烈度高抗震等级就高。

    2010-08-12 09:57:07 

其他类似问题 查看更多

如果没找到您想要的答案,试试直接提问吧!

我要签到

天降福运!积分,经验值等福利在等着你哟,快来签到吧

热门搜索:
热门问题